阳光明亮的正午,鲁康满意地叉腰看水田里游动的小鱼。
投放鱼苗浮起来的淤泥已经慢慢沉淀,此时渔沟的水清澈透亮,半指长的小鱼四处悠闲游动。
鲁康看完这头看那头,孟辛跟在他后面,两人绕着田埂目不转睛,看完两亩水田还意犹未尽。
可惜家里只养了两亩。
两个小孩在阴凉处小声说话,鲁康:“要是我再长大点就好了,大哥就可以养四亩水田的鱼。”
孟辛点头,他听大娘说秋叔家就养了四亩呢,他对着鲁康话挺多的:“你要是放牛没有空,我就来看,我也可以守稻田。”
“嗯,辛哥儿真厉害!”
大人在另一头说话,郑大娘看着游动的小鱼亦是难掩欢喜:“养到秋天就能吃了吧!五六个月的时间可得长壮长肥啊,到时候我们粥粥就有鲜鱼吃了。”
郑老爹背着手点头:“草鱼做酸菜鱼,粥粥爱吃。”
“对对,鲫鱼熬汤炖豆腐,鲤鱼红烧,草鱼做酸菜鱼,哎呀美了。”郑大娘高兴拍掌,吃够了还能做成腊鱼,冬天也有鱼吃。
郑则蹲在田埂,手上拿了根草甩晃,他望着水田觉得好笑,鱼还没他手指头长呢爹娘就在想着怎么吃了。
随即又想,周舟还没见到稻田里的小鱼呢。
郑大娘稍有担忧:“鱼苗放进去了,可这么小能活吗?”
郑老爹说能啊,“田里有水草浮萍,这么大的鱼已经会找吃了,数不出尾数的水花小鱼才担心咧。”
晚饭后,天色还亮堂。郑则在杂物房里找竹筐,他明天要去收竹笋干,趁着这会儿没事先找出来放好,明早一拿就走。
五六个竹筐搬到院子里敲灰,敲到第二个时孟辛慢吞吞走过来。
郑则低头看了他一眼,没说话,孟辛在大哥旁边站着,也没说话。
一大一小就这么沉默着。
敲到四个竹筐,郑则手上动作不停,说:“他还没回来。”
“什么时候才回来?”
“水坑旁的空地建起房子,他就回了。”
“可现在都还没有建......”大哥和大伯划了地但都还没开始建,孟辛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粥粥哥了。
“快了,你大伯已经在村里喊人。”
郑则把竹筐收好搬到门廊下,孟辛亦步亦趋,见小孩儿执着,郑则给了个稍微具体点的时间:“天很热时他就回来了。”
如今四月,建房三个月左右,六月底他夫郎就能回来住了。
郑则洗漱后回房,点了灯。
房里的物品摆设与他们前往白石滩寻亲前无异,他回来后没有挪动过,平日只取了衣服换洗。
圆桌上,算盘压着记账纸张,张扬招摇的山鸡羽毛插在陶罐里,最长的一根羽毛探出圆桌,郑则每次路过都要偏过身子让一下,周舟也不愿意挪走,说摆这里好看。
那日离开两人都以为会很快回来,周舟刺绣的针线放着还没收,郑则走近伸手翻看,一个布袋。不知道又是给谁缝的。
他就着昏黄的油灯环视房间。
若是平日,这个时辰周舟已擦好香膏换上舒适的寝衣,乖乖地跪坐在床上拍枕头抖被子,见到自己进房会回头软软地催自己快点,说他要抱。
两人躺着相拥,睡前说话,总有说不完、说不腻的话。
若是时间还早,还会读一读狐狸仙子。
油灯放在梳妆台,郑则找出话本靠在床头翻到两人读到的最新情节,他看了两眼,直接一页一页往后翻看,在某页突然停下。
果然找到了香艳至极的内容。
哼~郑则笑出气音,目光停在香汗淋漓的情节里饶有趣味地想,若是那个小呆瓜读到这里,不知会有什么反应......
脸蛋会红吧,回头看自己的眼神会是怎样,羞怯震惊,亦或是眼含期待。
这时低头亲他,他一定不会躲开,还会乖乖地张嘴伸手臂环住自己脖子,依赖地整个人贴紧自己,喘不过气会小声喊“郑则”。
声音娇气绵软,身子更像是一团弹滑的软糕,热乎黏人,舒服就会拱人,难受就要张口咬。然后用湿漉漉的漂亮眼睛看向自己,似乎在说,再过分一点也没有关系......
郑则把书放到一旁,沉默望向床帐,想粥粥想得心口酸软、身体硬胀。
他仰躺着没动,几息后翻身起来在梳妆台找到香膏,挖了一指头香气幽幽的香膏均匀抹在手上。
好香,好像……像粥粥浑身皮肉沁着热腾温暖的香气。
郑则把双手盖在脸上。
深深吸了几口后扯过被子盖住脑袋,抹了香膏的手往下移,不久后被子里的喘息变得急促浓重。
*
“郑则,你什么时候来的!”
“阿娘有没有来?豌豆黑豆在家好不好,小枣树怎么样了。”周舟刚醒来就看见郑则坐在床边笑着看他。